中国的电动汽车(EV)制造商在国内超越外国竞争对手,登上销量排行榜的榜首后,正在计划雄心勃勃的征服欧洲。不过,中国车企的欧洲征程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比亚迪、蔚来汽和上汽集团的MG 等中国品牌要想在欧洲蓬勃发展,就必须克服一些问题,比如对中国制造业的刻板印象、进口成本等。
汽车咨询公司Inovev的数据显示,年初至今欧洲销售的新电动汽车中,中国品牌占8%,高于去年的6%和2021年的4%。而安联(Allianz)的一项研究显示,到2025年,至少有11款中国制造的新型电动汽车将在欧洲上市。
对于中国车企的涌入,欧洲本地的汽车制造商感到不安。标致-菲亚特旗下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的首席执行官Carlos Tavares警告廉价的中国电动汽车正在“入侵”欧洲,欧洲车商需要推出大量电动汽车,并削减制造成本和销售价格。
作为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的一部分,中国车企将于今年9月在慕尼黑举行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orld New Energy Vehicle Congress),这是该会议首次在国外举行,表明了中国车企雄心。
不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陈世华上周表示,协会成员的扩张计划可能过于分散,我们车企走强全球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中国车企需要注意过度扩张,以及没有明确重点的情况下进入其他市场可能带来的风险。
Jato Dynamics的研究人员表示,中国车企最大的优势是价格,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不到3.2万欧元(合3.5万美元),而欧洲的平均价格约为5.6万欧元。但受物流、销售及进口关税、欧洲认证等因素因素的影响,中国车企的价格优势进入欧洲之后可能会消失殆尽。
欧洲最畅销的中国制造品牌MG表示,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通过饱和的港口,将汽车从中国运送到欧洲的分销站点。而中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Aiways的海外主管Alexander Klose表示,欧洲人的偏好,比如使用大电池为长途旅行供电,也可能显著增加中国车企的成本。
尽管中国的MG等品牌在欧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小鹏(XPeng)、蔚来汽车(Nio)等新兴车企仍然需要提高他们在欧洲的知名度。YouGov2022年调查的1629名德国消费者中,只有14%的人知道比亚迪。17%的人听说过高端品牌蔚来。10%的人知道吉利的领克。8%的人知道小鹏。
调查还显示,95%的消费者知道特斯拉,但在了解中国品牌的人中,只有1%或更少的人会考虑购买中国品牌。Aiways曾表示,由于担心消费者对购买中国制造的产品犹豫不决,该公司可能不会采取中国国内的营销策略。
几家中国车企为了消除欧洲消费者的疑虑,已经获得符合欧洲安全标准的五星安全评级。Zeekr的Fotinos表示,希望通过试驾和展示厅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让欧洲消费者可以直接评估其电动汽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