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克薩斯到東京,今年夏天的高溫天氣再次引起了人們的警覺,突顯出能源系統正面臨着一個日益嚴峻的問題,即極端高溫對能源供應構成了嚴重威脅。
今年夏天特別難熬,繼6月的高溫之後,7月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個月。除了空調等製冷設備導致的電力需求激增外,高溫天氣還引發了一系列煉油廠的停產事件。這不僅使得美國汽油價格居高不下,也讓柴油價格漲幅輕鬆超過原油價格漲幅。
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的數據顯示,高溫導致全球煉油商在這兩個月將石油加工量減少至少2%。雖然這一數字看起來並不大,但由於多年的投資不足和俄烏衝突導致的供應緊張,酷熱的氣溫已經對成品油供應產生了嚴重影響
大宗商品巨頭托克集團(Trafigura Group)的石油交易聯席主Ben Luckock表示,今年的極端天氣狀況確實是個大問題,高溫天氣對歐美煉油廠造成了供應壓力,而這種壓力在短期內難以緩解。
行業諮詢公司FGE預計,今年夏季歐洲原油加工量較上年同期減少了70萬桶/日。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 Plc)最新一期《世界能源統計評論》(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的數據估算,這一數字約佔該地區能源供應的6%。
在Opec+限制供應的同時,不斷上升的氣溫增加了燃料油的需求。而且,高溫使得萊茵河和巴拿馬運河等重要水道的水位降低,增加了能源供應的運輸成本。FGE煉油和下游業務主管Steve Sawyer表示,今年夏季的極端天氣,是能源市場運輸成本上升和燃料供應緊張的主要因素之一。
Vortexa Ltd首席亞洲分析師Serena Huang指出,不斷上升的環境溫度限制了煉油廠的運行效率,而設備老化則加劇了燃料價格波動和航運業務的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庫存減少放大了油價上漲對燃料市場的影響,包括柴油在內的美國餾分油庫存接近5年來的季節性低點(下圖)。數據顯示,美國柴油期貨出現了自今年3月以來最大的現貨溢價,即即期合約的交易價格高於較長期合約。而新加坡利用原油生產工業和取暖燃料的利潤接近季節性高點。
然而,威脅煉油廠運營和燃料價格的除了高溫,還有近幾年頻繁出現的冬季寒冷。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能源、氣候和資源主管Henning Gloystein表示,氣候變化導致北半球出現更多極端冬季天氣,北亞、歐洲和北美出現寒冷天氣的頻率明顯高於歷史均值。
去年12月底,美國能源企業凍產是寒冷天氣對能源供應構成威脅的一個典型例子。摩根大通(JPMorgan)亞洲能源和化學品研究主管Parsley Ong稱,去年12月底的凍產期間,美國煉油廠的日產量下降了約200萬桶。
極端天氣對煉油廠生產的干擾增加 ,表明全球試圖擺脫化石燃料依賴的同時,還需要努力應對極端天氣對化石燃料供應的威脅。
Gunvor Group Ltd.全球研究與分析主管Frederic Lasserre表示,當前較低的能源庫存和供應限制,使得能源市場對任何意外都變得異常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