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市商是不是對賭?
中國外匯市場,大部分投資者認爲做市商就是“對賭”,就是喫客戶頭寸。很多外匯公司在市場拓展過程中,打着“STP或ECN”的交易模式來招攬客戶。
那麼做市商是什麼樣的運行模式呢?
首先,要明白做市商的概念,一家冠有做市資格的公司,代表在這個市場上有一定的資質和信譽,是一家優質公司,能成爲一家做市商,說明是一家大公司,實力雄厚的公司,而且是受到嚴格監管,(ASIC監管下的全牌照經紀商有交易賬戶的資質,也就是做市資質)有足夠的資本去提供流動性,有足夠的技術去提供透明的報價,能夠給客戶提供公平的服務,這纔是一個做市商。
同時,它還扮演另一個角色,就是維持市場的價格穩定,這是一個有實力的做市商能夠做到的事情。所以,真正的做市商是一個正面的形象。
而國內大多人的眼裏,做市商是負面形象,投資者認爲做市商等同對賭平臺。對賭平臺是不轉移自己的風險,客戶進來的單子全部捏在手上,站在客戶的對立面。多空倉位嚴重失衡時對賭平臺往往會在後臺做手腳,以達到盈利目的。
有做市資格的經紀商有實力接客戶的頭寸,接客戶的頭寸不是爲了讓客戶頭寸怎麼樣,客戶交易和經紀商管理客戶交易頭寸產生的風險是相互獨立的事情。
做市商有能力在市場中科學合理地轉移自身風險;比如客戶買了一筆歐元/美元,經紀商就空了一筆歐元/美元,市場漲跌跟客戶有關,經紀商被動產生頭寸後,市場漲跌也跟經紀商有關了。經紀商就要觀察市場,只要漲了經紀商就會虧錢,如果經紀商跟客戶判斷的方向是一致的,認爲歐元是要漲,那麼經紀商就要到市場去對沖這個風險,經紀商也會去買歐元/美元。經紀商對沖的方向與客戶方向是一樣的,沒有跟客戶逆向。這種情況下,經紀商有轉移風險的能力,不會去影響客戶的交易。另外一點,經紀商進場的話,單量是比較大的,不會一筆一筆的去對沖零售客戶單子,沒有必要,成本又高。經紀商是綜合管理客戶被動產生的風險頭寸組合,經紀商有多種產品,會產生諸如黃金、石油、債券等各種各樣的頭寸組合。經紀商會利用頭寸的組合和市場的聯動性,比如商品貨幣與黃金、原油及銅,美元與美元指數這種交叉聯繫,來建立和調整風險頭寸組合。經紀商的單量進入市場對沖的時候是比較大的;有一個原則是不能影響客戶的交易,經紀商會採取一些程序化或量化操作。將單子在市場無感的情況下慢慢消化,全球各大金融機構都是這樣操做,大家進場的單子都是按照加權平均量、加權平均價格進入。這種情況下市場一般感覺不到,避免價格上躥下跳,這是經紀商應該做的事情,是經紀商的義務。
當市場出現大行情的時候,散戶就會特別激動,交易會比較活躍,而經紀商的交易量會小下來,因爲活躍的時候,經紀商沒必要跟着客戶上躥下跳。經紀商有自己的判斷和風控體系。這種情況下,經紀商會合理科學地轉移自己的風險。客戶的交易是客戶交易,平臺是平臺的,中間有道防火牆,非常清晰。
只有一種情況,客戶的單子必須交到平臺手裏,就是單量特別大的客戶,交易商要幫他們找流動性,不可能投資者看到合適的價格,點進2個億就成交,不可能的事情。這種情況下平臺需跟客戶溝通,這筆單市場上沒有流動性,經紀商必須將客戶的單子拆開,幫助客戶找流動性,看看在什麼價位成交,每家銀行拆不同的量,再算平均價;這種事情會拖一段時間,如果客戶是專業的,就會理解。但是中國的客戶可能不太理解這個過程,以爲像是玩遊戲,看到什麼價格,就必須是這個價格成交。當時你的成交價是服務器確認你的指令時的價格,並不是你看到的那個價格,因爲市場瞬息萬變。很多客戶錯誤的以爲,我看到這個價格,就要成交到這個價格。這是不對的,你看到、點到、再到服務器上成交這都是需要時間的。目前還沒有技術能夠在零售端解決這個問題,除非你願意花大成本擁有高端技術。
市場中大部分經紀商都屬於零售外匯差價合約經紀商,少數有機構業務,零售的單量都不會太大。如果宣稱STP/ECN模式的經紀商,宣傳自己把客戶的每一筆訂單都下到銀行間市場去,是虛假誇大。因爲扔到銀行間或機構間市場去,是需要清算的,清算這種5萬、3萬、1萬頻率這麼高的訂單,成本太高。沒人能夠做到這一點。所以,宣稱自己是STP或ECN,STP或ECN只是處理訂單的一種方式和報價的模式,而不是真正的將客戶的訂單送到銀行間市場去了。
STP是什麼呢?是讓客戶的單過的很快,因爲後面有比較好的流動性提供商,像FPG這樣的大型經紀商,訂單是全自動化處理,處理訂單的速度特別快。因爲要做銀行對手的話,銀行會要求很高的保證金,中小型機構沒辦法跟銀行簽訂這種協議,因爲交不起保證金或不願意交。他們必然找不到銀行去做對手,只能找FPG這樣的大型經紀商,因爲FPG要求中小機構的信用等級比銀行低,簽訂的協議約束方面比銀行寬鬆一點,還會給高一點的槓桿。這時候很多中小型的經紀商就願意跟我們對接。
那麼,他們就跟我們形成STP,他們送進來的客戶訂單都在我們這邊處理,而且所有的STP/ECN後面都有交易室。當然,STP也不是完全的STP,部分STP,大部分不會採取STP。
在ECN這塊,它只是一種報價模式,不要以爲你看到ECN的價格,就真的以爲進入了銀行間市場,沒人進銀行間市場的,只有接到單量巨大的訂單,不是零售概念上的訂單,經紀商幫着送到銀行間市場,纔是真正的進入。那麼,這時候ECN這種報價就方便了這種想要低點差的那種客戶,但是同時伴隨的也有佣金的產生,因爲提供ECN報價的肯定會收經紀商一大筆錢,這筆成本肯定要轉移到客戶身上。
我們看到一些經紀商宣傳是ECN/STP,沒問題,你可以宣傳,但是如果你對外宣傳你講所有訂單送到銀行間市場,什麼UBS、高盛,那是騙人的,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