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賽力斯的新能源車新型號問界M9發布,華為副總裁余承東親臨現場主持,這款號稱千萬以內最好的SUV正式亮相。
車身上搭載自適應車燈和150萬像素投影功能組合的華為xPixel智能車燈,華為卓越音箱、華為臨境擡頭顯示系統,華為巨鯨800V高壓平臺和華為途靈智能底盤。軟件方面,搭載華為鯤鵬芯片的高階智駛系統和鴻蒙4.0座艙,不知情的還以為是華為牌汽車。
M9推出純電版和增程版4款車型,售價從46.8萬起到50多萬不等。在國內新能源車40~60萬價格區間,中大型SUV競品車型僅蔚來ES8、理想L9、奔馳EQE、奧迪e-tron等幾款車型,準確來說,M9對標的是國產新勢力的蔚來es8和理想l9。
此次發布的問界M9 Max增程版,和理想L9 Pro軸距和外觀尺寸上十分接近,兩者軸距均為3.1米、車長5.2米,定價上也較接近;
而問界M9純電版Ultra瞄定的是蔚來es8,兩者3.1米的軸距相差不大,但M9外觀尺寸長度達到5.23米,大於蔚來ES8的5.1米。盡管尺寸更大,但m9采用全鋁合金底盤,白車身鋁合金用量占比80%,使得整車質量上僅3.01噸,還低於蔚來的3.19噸,也就是說尺寸更大,但整車質量更輕。兩款車價格上也十分接近,均為55~56萬區間。
有意思的是,此次發布會上還播放了一段M9測試的視頻,在前後兩輛重型卡車夾擊下,M9的A、B、C、D柱都沒有變形,也讓人聯想到最近理想L9在發生的一起車禍中,A、B柱全部斷裂,雖然字字不提理想L9,針對性卻十分明顯。
一、產品升級推新,賽力斯浴火重生
華為和賽力斯的合作已久,2017年小康股份(賽力斯前身)的燃油車銷量不斷下滑,時任小康股份董事長的張興海就尋求向新能源車轉型,接下來的3年時間裏小康股份在新能源汽車上投入超60億,然而收效甚微,首款電動汽車SF5在2020年銷量僅732輛。
2021年4月,賽力斯和華為首次合作,在原有車型SF5基礎上搭載華為三合一電機,憑借華為品牌的強大背書,SF5當年銷量超8000輛,讓張興海看到了希望。正趕上2021年新能源車大火,來不及研發新車型的賽力斯在SF5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僅調整了前後保險杠和內飾,M5新車上市,兩個月後,M7又趕鴨子上架立了項。在小康 SF5的舊瓶裝出了新SF5、M5、M7三款新酒。
油改車的思路和技術積累不足,在銷量的快奔一段時間後質量缺陷開始暴露出來。2022年11月,問界M7在中保研碰撞測試的駕駛員側正面25%偏置碰撞中,A柱疑似發生變形,在「乘員艙上部入侵量」、「車輛結構」兩項只獲得「A(良好)」評價,並非「G(優秀)」評級,安全性受到了嚴重質疑。
借助華為遍布全國的終端門店,問界汽車上市後快速走量,一陣風過後銷售渠道混亂的弊端開始顯現。一方面手機銷售人員並不具備汽車銷售專業性,銷售與售後之間的利益分配不清晰,另一方面直銷團隊和加盟商之間博奕,前端銷售與售後、生產協調性差。
產品質量缺陷和銷售渠道混亂,銷量上很快就受到影響。2022年10月,賽力斯銷量達到12047的高點,隨後不升反降。今年新能源車市場銷量繼續高歌猛進,賽力斯卻掉隊了,從年初到8月月均銷量徘徊在3000~4000臺,4月單月銷量更是跌破3000輛,不足去年高峰期的三成。
銷量的下滑,也體面在財務上,賽力斯營業收入自去年4季度高峰後今年連續三個季度營收出現腰斬,單季度凈利潤虧損維持在高位,資產負債率高於80%,流動比率低於100%。
數據來源:Wind
不過情況在今年國慶後有了逆轉,M7升級上市,僅2個月大定量超過9萬輛,根據官方最新數據,問界新M7累計大定已超12萬臺,11月,AITO問界系列交付新車18827臺,其中包含15242臺問界新M7。
產能方面,據賽力斯汽車總裁何利揚介紹,預計12月可交付新車23000臺,2024年起單月交付能力預計將達到30000臺。隨著新M7和M9的上市熱銷及穩定交付,四季度和明年財務情況會有明顯好轉。
二、短期估值過高引發回調,長期仍是星辰大海
M9新車發布後,賽力斯股價連續兩天下跌,市值跌去了上百億,但總市值仍高達1100億,目前小鵬市值1000億出頭,蔚來市值1200億,三家市值相差不大。
在12月28日股市全面飄紅的情況下,整車股票僅有6支依舊在下跌,其他五支的跌幅加起來也不足賽力斯跌幅的一半。
截止11月底,蔚來、小鵬銷量分別是14萬臺和12萬臺,而賽力斯汽車銷量僅7.5萬臺,其中還包括非問界品牌藍電、SF5,市場對新車型給予了過高的預期。
而前不久,華為將車BU業務與長安汽車等合作成立汽車零部件公司,華為將與相關的技術、人員、資產註入到合作公司,這無疑會讓市場擔心以後華為資源對賽力斯的傾斜力度會減弱。
在新能源車連續幾年高增長後,明年的車市競爭也將變得更加激烈。2020年、2021年、2022年、今年1~11月,新能源車銷量增速分別是16.47%、168.79%、88.14%和30%,增速呈階梯式下降,而行業產能擴張仍在加速。
長期來看,新能源車行業仍是星辰大海,華為技術加持下的賽力斯產品也很有競爭力,但過高的估值需要時間來消化,高銷量預期也需要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