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初始止損是技術分析,移動止損是心理因素!

阿海
阿海
07-25

如何掌握交易中勝率和賠率和平衡非常的重要,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盡相同。掌握好自己交易的“度”是關鍵!

關於移動止損: 有了盈利,馬上移到成本價。當然, 出自於保本第一、盈利次之的原則, 有了盈利之後, 將止損位移動到成本價,以最壞的結局保本出場,這個思路是不錯的,但是裏面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

首先,每次入倉後,初始的止損是很客觀的,依據技術分析;不過移損至成本就帶有主觀色彩,畢竟沒有依據技術分析,這是依據心理影響。

其次,儘快移至成本並不是指剛有了幾點的利潤就移損了,否則大都是來回掃。儘快但是要“適當”, 當市場走了一段盈利,或者小週期又再次回檔,你就可以考慮移損了。

第三,雖然移損至成本很主觀,初始的止損是很客觀的,可是,市場尊重我們嗎?在大量的無序震盪中,所有的形態毫無規律可言。移損至成本結果被掃,行情再回頭,我還可以再入場,這也就是所謂的“追高”了。但這是最壞的情況麼?你們是否曾經試過連續8次被打小週期止損(當時還沒有移損至成本的概念) ,將單邊利潤一掃而空,這一點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悲哀卻會遇到的狀況。基於這一點,將止損位移動到成本價,本身是沒問題的。

第四,但是不能及時移動,系統必須要能頂過最壞的情況。你尊重市場,結果它讓你連虧10筆。在趨勢中市場是有規律的,道氏波浪一大堆,可是沒趨勢的時候呢?它還尊重你麼?有了一定浮利後, 例如, 你第一次推損, 應該等見到價格過了最近一個支撐/阻力後,纔可以馬上將止損位移動到成本價,最起碼也得等看到價格過了最近一個小級別支撐/阻力再推止損,否則很容易會被掃出來成爲旁觀者。

因此,對於移動止損,儘快但要“適當”,只是具體的方法因人因系統而異。既要迅速, 又要適當, 這種機會不是一抓一大把的,所以審慎加用功,你要用很多更多再多一點的努力來尋找戰機, 彌補缺點。至於具體的“適當”把握, 那就見仁見智了,但是務必不要模棱兩可,就算某一個認識上相信某人了,賠錢了,也要堅定自己的內心,賠錢不可怕, 可怕的是那種感覺會不斷衝擊我們自以爲堅韌的意志。

至於科學的“適當”是多大,這本質上就是賠率和勝率的平衡,勝率和賠率是一對永遠的矛盾。比如日週期出場,30分鐘K線入場,這樣的話就保證了賠率小(也就是盈虧比) , 同時勝率也在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內(40%~50%左右) 。但如果日線出場,而用5分鐘入場的話,賠率是有了更高的保證,但是成功率大大降低,可能只有10%甚至更低。

所以,如何掌握交易中勝率和賠率和平衡非常的重要,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盡相同。掌握好自己交易的“度”是關鍵!

著名交易員丹尼斯說過:我的交易中,95%的利潤來自我5%的交易, 其餘的單子都是小虧小賺。這就是他的“適當”。所以哪怕移動止損後, 假如止損幾次, 但只要其中有一兩筆盈利了,抓住了趨勢,則足以。

當然, 到最後確定你的“適當”,就屬於你自身的交易系統了,有了明確的系統之後,做好基本的管理和心理控制,基本就是放單子自己跑了。跑到哪裏算哪裏,只要不碰止損(止盈)繼續跑。

交易並不複雜,形成成熟的交易系統後,你還需要足夠的經驗和自制力。懶得去預測,懶得去分析,有信號就做單, 沒信號就等, 就像喫飯睡覺一樣。從過去一天盈利兩三千可以興奮的晚上睡不着, 到現在一天盈利一兩萬也毫無感覺。

另外,你沒到達一定境界,交易又並不簡單,你不知道的東西很多,有可能你看到的和那些有大量盤面經驗的老交易員是一樣的, 甚至結論都相同,但是你只是轉了一個彎,他卻轉了十個彎,大道至簡,也必須要經過由繁至簡的過程,你看到的簡單是單純, 他們看到的簡單是精髓, 不是同一個東西。每一個行業的水大抵也應該這麼深吧。

和移動止損類似的是:如果進場之後沒有迅速盈利,那麼你的單子大概是錯誤的,一個正確的單子,應該是正確的方向和正確的點位, 這兩點缺一不可。事實上, 這也是一個主觀的色彩, 非客觀, 一些人會這麼做, 這種做法只是一個機會成本的考量,有點像最低容忍的感覺。

希望大家收穫自己的財務自由,守護自己的本心,堅韌自己的意志,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能夠依靠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些東西。

微信圖片_20240708172321.jpg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全文完

相關企業

可能錯過的

風險提示

TraderKnows是一家金融領域百科媒體,所展示的信息來自公開網絡或用戶上傳,TraderKnows不推薦任何交易平臺或品種。對於因信息使用導致的交易糾紛或損失,TraderKnows概不承擔責任。請註意,展示的信息可能有滯後性,用戶應獨立核實以確保信息准確性。

聯繫我們

社交媒體

地區

地區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