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臨近,加上美聯儲降息預期縮減,推動美元指數在10月大幅上升。這一走勢對亞洲貨幣市場帶來不小衝擊。彭博數據顯示,亞洲貨幣指數在10月經歷顯著下跌,爲今年2月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個月。印度盧比和韓元等亞洲貨幣也承壓,紛紛接近低點。策略師們警告,如果特朗普贏得選舉並恢復貿易保護政策,亞洲貨幣可能面臨更多壓力。
然而,亞洲地區近年來積累的大量外匯儲備爲各國提供了強大支持。據統計,除日本外,亞洲主要經濟體的外匯儲備總規模達到6.4萬億美元,高於2023年底的6.2萬億美元和2022年的5.9萬億美元。巴克萊銀行和三菱日聯銀行的報告指出,亞洲各國央行有充足的外儲火力平滑市場波動,應對美元走強帶來的挑戰。巴克萊亞洲外匯和新興市場策略主管Mitul Kotecha稱,亞洲的外匯儲備規模已持續增長,爲貨幣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數據顯示,中國的外匯儲備幾乎佔到亞洲總額的一半,達3萬億美元,印度的外儲也創新高,達到7000億美元。印度、泰國和菲律賓等國家在穩定貨幣方面的儲備充足度排名靠前。相較之下,越南和馬來西亞的外匯儲備充足度相對較弱。
面對外匯市場波動,亞洲多國央行承諾積極應對。韓國政府表示將干預外匯市場以防韓元大幅波動;印尼央行官員也明確表態隨時準備出手穩定市場。印度央行行長達斯多次強調外儲作爲穩定工具的重要性,稱其爲抵禦資本流動風險的“安全網”。中國則通過外匯互換支持人民幣匯率,馬來西亞央行則鼓勵本國企業將外匯收入兌換爲本地貨幣,進一步增強貨幣穩定。
此外,爲應對經濟增長放緩,亞洲一些央行已陸續降息,拉開亞太地區寬鬆政策的序幕。9月,印尼央行意外降息,而韓國、泰國和菲律賓在10月也紛紛降息。三菱日聯銀行的高級貨幣分析師Michael Wan表示,外匯儲備對多數亞洲國家而言是首道防線,尤其是對印度和印尼等重視貨幣穩定的國家更爲重要。
儘管亞洲經濟體對美元走強具備更強抵禦力,市場對於美國大選的結果和未來可能的美元升值仍持謹慎態度。策略師預計,若美元繼續走強,亞洲官員或將採取更積極措施,以確保貨幣的穩定性和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