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秋臨近,本應是月餅銷售的黃金期,但今年的市場顯得格外冷清。
“往年中秋前半個月是銷售高峯,我們忙到凌晨都在發貨,但今年訂單明顯減少,工作強度也大幅下降。”9月2日,深圳某月餅代工廠的銷售經理凌峯(化名)向記者表示。今年的市場變化讓他感到措手不及,儘管他們承包了多家深圳星級酒店的月餅代工業務,訂單卻顯著下滑。
凌峯的情況並非個例。根據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月餅產量爲32萬噸,銷售額達220億元,而今年的月餅產量預計爲30萬噸,銷售額約爲200億元,相較去年略有下降。
隨着消費者更加註重性價比,傳統品牌的月餅銷售面臨更大挑戰。此外,跨界品牌和新零售的加入,讓本已萎縮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代工廠訂單減少,工作模式轉變
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月餅禮盒的價格區間更加親民,主流價位在70~220元,相比去年80~280元的價格明顯降低。例如,生鮮電商平臺樸樸超市今年的月餅主力產品價格比去年下降了約百元。
對於一線從業者來說,市場變化尤爲明顯。
在深圳一家星級酒店工作的李霞(化名)感受到了明顯的消費降溫。她注意到,今年以來酒店的升學宴、滿月宴等活動大幅減少,且客人普遍降低了預算。往年,客戶往往選擇3000元/桌的宴席,但今年大多數將預算壓縮到了1600元/桌。即便是喝早茶的客人,人均消費也從往年的300元降到了160元左右。
“往年早茶客人喜歡點蝦餃、燒麥等高檔點心,但今年他們更多選擇叉燒包、奶黃包這些性價比更高的品類。”李霞表示。
月餅銷售也受到了類似影響。去年她所在的酒店賣出了1.3萬盒月餅,但今年即使將銷售目標下調到1萬盒,銷售情況依然不理想。
“往年週末的早茶時段能賣出100~200盒月餅,今年週末能賣出10盒就不錯了。過去一下子買10盒的客人,現在只買兩盒,還要求打折。”李霞感嘆道。
這種銷售疲軟也影響到了代工廠。張釗(化名)是廣州一家大型月餅代工廠的銷售經理,他表示今年的訂單情況比往年更加不穩定,很多客戶觀望到中秋前一個月纔開始下單,且訂單量比往年減少了20%。
爲了彌補訂單減少的缺口,張釗不得不開發新客戶,但即便如此,整體訂單量的增長還是無法達到預期。相比之下,張釗所在的工廠算是幸運的,由於屬於行業頭部,雖然增速不如往年,但訂單量依然保持了增長。相比之下,很多小工廠因爲訂單不足,已經開始實施“做三休一”的生產模式。
提前促銷,利潤微薄
除了訂單量下滑,傳統月餅品牌還面臨着跨界品牌的競爭壓力。
近年來,隨着“低糖低脂”的健康風潮興起,傳統的雙黃白蓮蓉和五仁月餅逐漸失去了對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許多新消費品牌推出了口味創新的月餅,如茉莉芝心、椰香芒芒等,而這些產品的售價也比傳統月餅更具競爭力。
面對市場競爭,今年各大品牌早早開啓了促銷活動。李霞所在的酒店在中秋前一個月就推出了7.5折優惠,以清理庫存。美心月餅也較往年提前在節前2~3天推出了9折優惠。
以李霞所在酒店爲例,刨去約1000盒贈送給客人的月餅,今年月餅業務的收入約爲124萬元,除去75元/盒的成本,利潤僅爲50萬元,利潤率約爲40%。相比之下,酒店宴席業務的利潤率高達65%。李霞坦言,今年賣月餅幾乎沒什麼利潤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