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外汇行业也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遍地开花的新经济商层出不穷,稍微有点经验的从业者都可以在这个行业中捞到第一桶金。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外汇行业变成了如今的夕阳产业呢?
从外汇产业链窥探外汇行业的本质
曾几何时,开设一家外汇经纪商十分简单,一套迈达克交易软件,一套后台CRM系统就可以开始揽客。甚至迈达克交易软件都无需申请真实的,市面上破解版/盗版的MT4/5交易系统比比皆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此的市场乱象也让“外汇”这个词与诈骗挂上了钩。不少投资者是闻“汇”色变。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体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以及外汇保证金交易作为“场外交易”的特性,导致不少不法分子利用外汇这个概念进行行骗。相比于股票和期货,外汇产业的造假难度因其不透明性可谓是相当容易。近些年加密领域的兴起,使得一部分不法分子将行骗阵地转移至加密领域。但外汇行业的坏名声却也难以再挽回。
市场的混乱在产业链上造就了一新的一环:监管查询媒体的崛起使不少用户在选择经纪商时将监管牌照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不少裸奔的经纪商因此被淘汰,搭建商也无法再赚到售卖虚假MT4/5软件的利润。但产业链兜兜转转还是一个圈,当搭建商无法通过售卖虚假MT赚钱时,牌照商因行业规则的变化赚得盆满钵满。一张美国NFA的非注册会员曾卖到过两万美金一张,其100-200美金的成本可谓暴利。
开外汇平台一定能赚到钱吗?
作为市场上的庄家,普通投资者认为开一家外汇经纪商应该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但实际情况大不相同。
外汇经纪商赚钱的方法有三种:1. 手续费 2. 点差 3. 客户亏损。前两种大家都能理解,但问题出在第三种:”客损"。平台运营模式的不同导致了这种现象。A仓和B仓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鸟再熟悉不过,但小白就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差别。
外汇经纪商的A仓运营模式和B仓运营模式
A仓是平台方将用户的订单抛到市场上,帮助用户与其他用户的订单进行撮合成交,这是最传统最合理的模式。B仓则不同,B仓是平台方将用户的订单自行吃下,由平台方作为用户的交易对手方,从而成交订单。这导致用户赚钱,平台方就亏钱;反之,用户亏钱,平台方就赚钱。听起来很不合理,平台方既当庄家又当玩家,与用户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但B仓(做市商模式)也有好的一面,当市面上普通用户的订单流动性不足时,大型有实力的经纪商以做市商的模式为市场提供足够的流动性,使用户的订单能在更好价格成交。
一家有实力且运营模式健康的平台,应将A仓与B仓合理结合,为用户提供流动性的同时还能保证一定利润。但前面提到,如果平台以B仓为主要运营模式,平台赚的就是用户亏的钱。相比手续费和点差,客户亏损是一块极其诱人的蛋糕。因此,许多新平台层出不穷。他们不是为了那三瓜两枣的手续费和点差,而是客户亏损让他们趋之若鹜。
在巨大利益驱使下,不少没实力的老板开平台就开始不讲武德。当用户小赚时,平台会放任其出金;但当客户赚到一定数量,平台必须承担亏损,于是出现不出金、订单无效、插针、临时增加保证金比例等无耻理由,更甚者,赔不起直接关盘跑路也大有人在。
外汇经纪商的囚徒困境
一家运营模式健康的平台应以A仓模式+B仓模式合理结合。如果能坚持这个方法,经纪商虽赚得少,但能存活很久。但为什么仍有那么多平台倒闭呢?
这涉及到手续费和点差的问题。对于以收割韭菜为主的B仓模式经纪商,手续费和点差无异于三瓜两枣。但对于想长久做市场的A仓模式经纪商,手续费和点差是唯一收入。如果点差和手续费定高了,代理和直客交易者不买单;定低了,平台可能无法盈利,导致平台必须运营B仓模式,增加资金池兑付的风险。
这是典型的外汇经纪商囚徒困境。如果想健康运营,必须靠手续费和点差赚钱。但由于B仓模式经纪商开出的点差和手续费条件无限低,甚至低于流动性提供商的报价,A仓模式经纪商在点差和手续费上毫无竞争力。这导致了外汇行业的一个怪现象,劣币不断驱逐良币。
B仓平台就一定不安全嘛?
高点差的平台是否相对安全,低点差的平台是否不值得信任?在中国大陆,所有平台运营其实都不合规,投资者不受法律保护。交易是否安全,全靠平台老板的良心及综合实力。有实力的经纪商,即便90%的订单在B仓成交,按大部分投资者超过7成的亏损概率,平台方还是有赚的。百分百做A仓的经纪商,只要老板起了贪念,用户的资金该卷走还是会被卷走。
市面上不少看起来光鲜亮丽、在媒体投放上投入巨大的经纪商,曾经都是以资金盘或不光彩手段赚到第一桶金后,才开始洗白做正常交易服务。靠着不光彩手段赚到的钱买个大牌照,换个名字,挂个老外董事的名头就开始闪耀登场。
外汇经纪商其实也很难
“外汇经纪商其实也很难” 这句话很多人认为是玩笑,但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当今的外汇市场,迈达克软件申请难度不断增高,月费水涨船高。平台方即便想更换交易软件也不现实,因迈达克垄断地位及其衍生生态链,短时间内找到替代品几乎不可能。
即使解决了迈达克软件的问题,牌照申请又是一个头疼问题。没有牌照=平台不安全几乎成了共识。于是经纪商老板花费数百万购买一张对投资者无任何交易安全保障的“金融牌照”来填充门面。虽然不是每张牌照都要数百万美金,靠媒体修饰及普通用户的信息差,一张1-3万美金的“牌照”也可以滥竽充数。
跨过软件和牌照两道门槛后,摆在平台老板面前的是媒体这个大关。“给钱就不黑你,不给钱,即使你有牌照也给你高低整几条客户投诉,让你知道不交钱的后果”。类似的话在行业内大家已听过无数回。行业特殊性,媒体口舌有时甚至能决定一家平台的生死。没办法,做这门生意就得把媒体打点费放在平台营销预算里。哪怕媒体没效果,你也得买。花钱保平安嘛,不丢人。
当经纪商老板觉得一切安排好,可以开始运营时,一帮让无数经纪商闻之色变的人群出现了——打盘团队。新的经纪商由于经验不足或风控薄弱,部分小经纪商甚至将风控外包给外部公司。这导致平台不断被打盘团队冲击。给出金也不是,不给出金也不是。给出金,咽不下这口气,不想承担无谓损失。不给出金,就等着上媒体投诉名单,媒体正愁没有黑料素材呢。这不就形成了一个产业链闭环嘛:打盘团队打新平台,新平台不给出金,打盘团队投诉到媒体,媒体勒索平台收取打点费。平台运营者也很无奈,新品牌还没怎么开始运营就出现不出金的字眼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这个市场到底谁在赚钱?
说完企业端困境,再聊普通交易者困境。不少交易商以B仓模式运营,导致经纪商不希望交易者赚钱,甚至希望亏得越多越好。这样的大环境下,交易者从信心满满到爆仓出局,从事外汇交易的人只会越来越少。
那么这个行业里到底谁在赚钱呢?平台方作为庄家肯定赚钱。代理是市场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代理靠拉人做交易赚取佣金为生。除非代理本身也做交易,否则代理则属于平台兼职销售的角色。平台给予代理超高的代理条件,甚至平台在明显亏钱情况下也愿意开出高于市场合理价格的条件。究其原因相信大家在看完上文的解释后也会有所理解,对于 B仓经纪商来说,赚的是客损,佣金点差就让代理赚好了。甚至有平台愿意与代理共享客户亏损,即俗称“吃头寸”。
卖课教人做交易的也赚钱。知识付费相对于吃客损的代理和平台来说吃相相对好看一些。只是课程实际效果与卖课者无关。毕竟能稳定盈利的大佬谁又会把交易秘诀传授出去呢,偷摸赚钱他不香吗?
还有卖EA、卖牌照、卖软件的,这些人从产业链不同部分啃下一部分蛋糕。但说到底,普通交易者才是维持行业运转的基石。如果市场不断被恶意破坏,行业消失也是早晚的事。毕竟新韭菜的生长速度可跟不上镰刀的收割速度。